|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辖区导航 > 十堰竹溪县

十堰竹溪县

关键词:十堰在线,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市地方志办公室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sy.ccoo.cn
  • 感谢 shiy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7082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竹溪茶场一景

  【概况】县辖7镇8乡,296个行政村,13个居民委员会,1658个村民小组。全县国土面积3310.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709公顷。年末总人口373094人,122998户,其中非农业人口49356人,女性172308人。全年出生4230人,死亡1359人,人口出生率9.49‰,人口自然增长率4.3‰。2008年,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抓发展,埋头苦干抓落实,克服灾害不断、市场多变、政策波动、机制转换等一系列严峻挑战的考验,大力推进“产业富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实现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143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1%;第二产业增加值82480万元,比上年增长24.8%;第三产业增加值51667万元,比上年增长22.1%,三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38.6∶37.4∶24调整为40.5∶36.6∶22.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9亿元,同比增长6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8亿元,同比增长25.6%;财政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31.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39.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865元,同比增长18.7%;农民人均纯收入2801元,同比增长14.9%;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6.7亿元,同比增长18.7%。与此同时,全县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先后荣获全国青年中心建设先进县、全省平安县、全省降消项目先进县、市级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3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工业增加值7.9亿元,同比增长35.7%;规模以上企业由31家增长到46家,实现工业增加值5.5亿元,同比增长44%。水电开发稳步推进,累计发电12.6亿度,实现发电收入4.54亿元,实现税收3987万元;电网建设日趋完善,丰溪至城关110千伏线路和220千伏输变电站投入运营。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加工企业达到210家,龙头企业达到15家。龙王垭、梅子贡茶业公司在武汉成功举办“贡茶文化暨湖北乌龙茶发展研讨会”,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4%;银松公司万吨果汁、荣康公司5000吨茶食品、灵山源公司魔芋酒项目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竹溪贡米、双竹魔芋面、高山食品、顺溪豆制品等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效益稳步提高。医药化工业再现生机,年产值达到2.74亿元,税收达到400万元。300吨皂素联产2000吨乙醇项目已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矿产建材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实现新突破。百万吨水泥厂完成总工程量的85%,湖北华溪矿业有限公司整合丰溪部分煤矿建设商品煤基地,煤电一体化项目正在洽谈之中。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入园企业达到16家,实现工业产值5亿元、税收500万元。
  
  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百里长廊”建设取得成效。规划编制基本完成;绿色长廊初步建成,沿线共栽植各类苗木530.6万株;村庄整治累计动工2650户,已竣工验收2623户,清厕8500户,拆除私搭乱建1690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绿化带、通组达院道路和休闲场所建设步伐加快;产业建设顺利推进,百里长廊沿线新建烤烟基地1000亩、木瓜基地2000亩、蔬菜基地2000亩、香椽基地2650亩、贡米基地1万亩,对5.94万亩新老茶叶基地进行提档升级。全县粮食和油料总产量同比增长32.1%和-1.8%。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板块基地面积达到59.64万亩。稳步扩大茶园规模,加强茶园管理,茶叶基地面积达到18.33万亩,年产销茶叶370万斤,茶农人均实现收入1218元;烟叶生产快速发展,投资1059.8万元完善烟水配套工程,种植烤烟2.19万亩,产量达到603万斤,综合税收达到870.5万元,烟农人均收入6615元。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建设养殖小区61个,生猪和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48.1万头和174.47万只,畜牧业总收入达到2.94亿元。农村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农村沼气4970户,配套田间“U型渠”73公里,整险加固水库5座,完成27平方公里小流域治理任务,实施低丘岗地改造2万亩,实施高产基本农田改造9000亩,实施地灾搬迁350户。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万人,完成扶贫搬迁595户、2238人,发放扶贫贴息贷款2117万元,2006年启动实施的16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
  第三产业日趋活跃。房地产业年投资总额达到7500万元,实现税收600万元;小区建设在房产开发总量中的比重达到70%。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楚长城遗址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顺利通过市专家评审,云龙大酒店被授予“国家三星级旅游饭店”。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改造、新建农家店、农资店120家;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5家;金融、信息、保险、通信等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8.5亿元,比2007年净增1亿元。
  
  项目建设成果丰硕。项目争取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向上申报项目181个,到位各类扶持资金6亿元。瑞城百万吨水泥、龙王垭隧道和一中迁建项目获得省、市正式核准。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实施重点项目91个,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57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5个。污水处理厂、公园(广场)建设有序推进;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89亿元,龙王垭隧道建设项目接线工程已动工,兴界路龙王垭—丰溪段完成50公里路面;15条小流域治理项目竹溪河项目区3条完工、7条开工建设。项目申报有序推进。龙王垭有机茶出口基地和市场建设、华驰医药、贵仁文化石、通村水泥路、竹溪河水库扩容等一批重点项目已上报到省直相关部门。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县引进内资6.5亿元,利用外资303万美元,新增出口企业4家。白沙电站、煤电一体化开发、煤矿资源整合、板石资源整合等招商项目陆续进入竹溪,带动全县资源的规模化开发。进一步规范执法执收行为,落实发展民营经济优惠政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革进展顺利,当年实施改制的27家企业,已有17家企业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尚有10家企业正在加快推进资产处置、职工安置和办证过户等工作。农村综合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林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制定和完善新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规范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招投标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年总交易额达到1.63亿元,同比增长60%。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加快实施。以企业技术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校县共建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引进高校毕业生120多人;投资7000万元的新一中实现整体搬迁;县职业技术中心学校暨公共就业实训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入学;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文化建设取得成效。“山二黄”剧种被列入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山二黄”折子戏《清风亭·赶子》参加首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演出获4项大奖。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等疫情的传播蔓延,问题奶粉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疾病筛查与医疗救治得到较好落实;严格执行农村孕产妇分娩补助政策,住院分娩率达到96%;县医院荣获国家二级优秀医院称号,县中医院荣获全省示范中医院称号;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3%以上。广播电视事业稳步推进。标湖差转台更新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数字电视整体平移试点工作顺利启动;成功拍摄《空中看竹溪》专题片。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强水源区保护工作,依法否决4个污染项目。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史志工作获得新突破,三卷史志书籍一年内相继出版。
  
  社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立,强化城乡医疗救助,落实孤儿救助,全县城乡低保对象达到10755户24382人,高度重视自然灾害救助,全县578户因灾倒房户、1151户损房户当年全部完成重建搬入新居;投入500多万元对11所农村福利院进行改扩建,五保对象供养水平得到提升。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7127人,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就业再就业机制进一步健全,16458名城乡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转移就业15105人。住房公积金覆盖面不断扩大。归集住房公积金2198万元,净增1830万元,发放公积金贷款1054万元。
  
  城镇建设管理力度加大。城镇规划全面加强,全面开展城区1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总体规划修编,继续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工作,城区规划编制工作日趋科学合理。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公园(广场)工程顺利推进,县委党校路、环城路、高桥及背街小巷的道路改造全面完成,县城中心市场、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及下水道管网得到全面维修。城市管理成效明显,城市环境得到综合治理,文明城市创建力度加大,精心组织实施五个集中专项整治,“楚天杯”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检查验收。
  
  移民工作扎实有效。潘口水电站移民工作进展顺利,海拔320米以下移民户已签订安置协议977户,占1339户的73%,新洲、兵营新集镇和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有序推进,水天公路等专业项目复建工程快速推进。完成冯家湾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区的水、电、路配套建设。周家垸水电站库区移民和小学已搬迁完毕。鄂坪、红岩一级、大峡、周家垸等电站移民后期扶持得到落实,基本生活、看病就医、发展致富等各方面条件进一步改善。
  
  平安竹溪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有效,认真开展一系列“严打”专项斗争,切实加强治安隐患整治,全面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创新信访工作机制,规范信访程序,集中解决和处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化解一批复杂矛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逐步完善责任体系,隐患整治效果明显,事故总量全面下降,亿元GDP死亡率、工商贸企业10万人死亡率、万车死亡率三项相对控制指标均控制在目标管理范围内。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到位,竹溪县被确定为省级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
  
  民主法制加强,行政效能明显提升。严格落实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3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111件,办复率100%,满意率95%。“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稳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及职能部门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升。积极推行执法依据公开、执法行为评议考核和行政问责制度,全年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33件,结案率100%。重视社情民意,征集群众意见,规范政府施政行为,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坚持科学、依法、民主行政,推进议事规则和制度体系建设,规范项目审批、工程建设、资金使用等管理程序。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强化综合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三农”审计,审计监督不断加强。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全面开展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机关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工作作风明显改善。
  
  在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政府承诺为群众办理十件实事,已完成八件。启动竹溪河水库水源区污染治理项目;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270个;新修通村水泥路259公里;完成扶贫搬迁595户、2238人;解决1.8万人4500户农民和14所学校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环城路改造工程;完成公园(广场)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城区供水户表改造3000户。尚未全面完成的2件:715个20户以上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已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待省拨设备到位即可实施;6000平方米廉租房正在建设之中。(曾宪武周涛)
  
  【云龙大酒店通过国家三星级旅游饭店评审】8月25日,十堰市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委员会批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4308-2003),竹溪县云龙大酒店已达到三级饭店的标准,经评审,同意竹溪县云龙大酒店为三星级旅游饭店”。至此,竹山县第一家国家三星级旅游饭店获得评审通过。云龙大酒店是一家私有民营企业。自2006年6月动工兴建,按照国家旅游三星级饭店标准进行设计施工,于2007年3月建成,7月开始试营业,2008年7月1日正式营业。该酒店积极开展国家三星级旅游饭店创建工作,使酒店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并达标。2008年7月29日,十堰市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委派3名星级检查员,针对酒店的餐饮、客房、大堂三大功能区运行情况及酒店经营管理等各方面情况对照国家标准进行正式评定检查,检查结果表明,竹溪县云龙大酒店已达到三级饭店的标准。(陈显力)
  
  【“楚天杯”创建工作获省政府表彰】2009年1月7日,省政府下发关于表彰湖北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获奖市(县、镇)和创建先进单位的通报(鄂政发〔2009〕2号),竹溪县获“楚天杯”荣誉称号,蒋家堰镇人民政府获创建“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湖北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是全省范围内的最高荣誉称号,每三年考评表彰一次,此次表彰活动为第三次。竹溪县首次申报参加争创活动。三年来,竹溪县以争创湖北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为载体,紧紧围绕建设“省际边贸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坚持不懈地抓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市民素质的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全面加强。一是城市规划日趋科学合理。三年累计完成30余项城市规划,规划面积占城区总面积的75.7%,建成区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100%。2008年3月,启动城区总体规划和7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启动绿化、燃气、管网、供水、排水五个专项规划。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坚持以重点工程建设为依托、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以适宜人居环境建设为目标的总体建设思路,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累计完成和正在建设的市政工程投资达2亿多元,为前几十年建设投资的总和,其中,总投资7759万元、占地40亩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于6月24日正式开工建设,当年完成建设投资4500万元。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修建鄂陕大道二期、工业园区东西主干道、幸福路、环城路等工程。三是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稳步推进。累计新建商品房30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26.5万平方米,销售24.5万平方米,新建小区全部实现物业化管理;累计新建经济适用房2万余平方米,发放房屋租赁补贴62万元,补贴面积6462平方米。拆迁房屋450余户,面积4万余平方米。四是城市管理水平稳步提高。以规划、土地市场管理、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限制燃放烟花爆竹为重点的五项专项整治活动长效开展。主次干道专人清扫,保证全天保洁,次街小巷实行“门前四包”,落实了责任保洁,城乡结合部实行定期治理,实现目标保洁,公共场所实行部门管理,确保专项保洁;机关和居民实行制度管理,确保日常保洁的全民参与机制、全民责任机制全面建立。五是绿化、美化、亮化全面加强。竹溪紧紧围绕“省际边贸山水园林城市”目标,全面实施以“百里长廊”城区段绿化为重点、以街道行道树补植为依托、以庭院绿化和风景林地绿化为突破的综合绿化工程,县城风景林地达到268公顷,公共绿地总面积49.28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8平方米。六是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稳步推进。严格工程规划许可、工程报建、图纸设计审查管理,不断加强建筑市场信用环境建设,加强工程竣工备案管理,工程备案率达到95%以上。城区工程受监率达100%,乡镇达90%以上。大力推进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广泛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和散装水泥,城区建设工程使用型墙材已达到95%。(李相山罗祖志)   【潘口水电站移民工作】一是锁定实物指标,夯实移民工程基础。通过县、乡和设计单位的共同努力,采取复核和公示等方式,全面核准潘口水电站淹没实物指标。据汇总统计,潘口水电站淹没影响涉及全县4个乡镇、34个村、96个村民小组(涉及县、乡、村级单位90个)、3个乡镇政府驻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淹没。  
 
  水库淹没竹溪县总面积22.59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8.73平方公里。淹没影响人口13051人,其中农业人口11574人,非农业人口1477人;房屋面积448003.81平方米;耕地面积10863.23亩(其中水田3865.63亩,旱地5906.81亩,陡坡地642.01亩),园地面积313.72亩,林地8712.71亩;淹没等级公路49.13公里,通讯线路102.5公里,250千瓦小水电站一座,10千伏输电线路22.43公里,涉及小型工业企业6家。库区滑坡、塌岸总共45处,其中涉及人口搬迁的有25处。二是以集镇迁建为重点,拉动移民工程建设。新洲和兵营新集镇分别于7月、9月动工新建。新洲集镇规划占地面积17.7万平方米,人口规模2486人,工程投资1700万元。兵营集镇规划占地10.44面积万平方米,人口规模1492人,工程投资1063万元。新洲集镇场平工程已开挖土石方36.7万方,完成工程量98%,填土32.4万方,完成工程量80%。临时供水、供电工程基本完工,集镇机关建房已经启动,至12月中旬,新洲乡政府大楼、中心学校、福利院、广播站、卫生院、林业站、兽医站、电信所等8个单位开工建设,集镇居民宅基地已划分到户。兵营集镇场平已完成开挖39万立方米,占任务的98%,集镇供水已完工。三是以交通为主的专业项目有序推进。水天路已完成毛路基24公里,桥梁已开工4座,其余7座桥梁已招投标,12月下旬开工建设。新洲乡公路复建已完成41.6公里,占任务的97%,除2座桥外,整个公路复建工程基本完成。供电、供水、通讯、广电专业项目结合公路完成情况和集镇、安置点建设情况配套开展复建工程。四是农村移民搬迁安置稳步推进。根据移民工程进度推进的需要,2008年主要启动海拔320米以下新洲乡的三盛院村、烂泥湾村、板凳岭村、孟家渠村、洄洋村、双龙村、凡停村、鲁滩坝村、新发村、南花村10个村1339户5580人的移民实施搬迁安置工作。至年底已签订安置协议954户,占总量的72%,其中后靠安置259户,出县安置221户,乡外县内有土安置280户,县内自主择业安置194户。在已签订安置协议954户中,计划购房的有608户,其中已搬入新居52户196人;拟建及在建房屋346户,其中安置点有26户已启动建房。规划设计移民集中安置点48个,已开工建设24个。(李建设陈逢明)
  
  【县一中完成整体搬迁】竹溪县第一高级中学前身为竹溪黉学(后称儒学),始建于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1942年建初中,1955年改称竹溪县第一中学,1958年建成高中,是省教育厅确定的首批办好的113所重点中学之一,2006年被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评定为“十堰市示范高中”。全校现有在岗教职工173人,其中高级教师45人,中级教师50人,硕士学历3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6人。由于老校区规模小(仅25亩),没有发展空间,县委、县政府顺应民意,举全县之力将学校整体迁建至城东水坪镇康家岭村,新校区于2006年12月27日开工奠基,占地108亩,建筑总面积42405平方米,实际建筑面积39405平方米。其中含教学楼3栋9894平方米,科技实验楼1栋8504平方米,学生公寓3栋11944平方米,学生食堂1栋3746平方米,办公楼1栋2748平方米,单身教师和班主任宿舍楼1栋2569平方米。建标准运动场1个,专用运动场14个(篮球场6个,排球场、羽毛球场各4个)。建有符合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功能齐全的体、音、美、劳专用室及多媒体教室;图书室藏书5万5千余册、报刊180余种;建成校园信息网、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系统。2008年10月,全体学生入驻,完成整体搬迁。(王琪)
  
  【广场公园主体工程建设完工】竹溪广场公园项目建设是全县人民期盼的一件大事,为确保这一民心工程落到实处,竹溪县委、县政府多次论证,并全面征求市民意见,最终决定在县城跃进桥头新建竹溪广场公园。竹溪广场公园东起跃进桥南头至观音阁路,西至光明西路,西北邻河堤,南邻鄂陕大道。规划设计将竹溪公园以竹溪河岸线中部为界,划分为两段:以城市道路为界,划分为四个功能区,概括为“一带、两轴、四区”,具体划分为滨河绿带景观区、休闲广场景观区、生态居住生活区和文化设施展示区等四个功能区,以及广场南侧沿街商业带。占地132亩(其中公园58亩,广场38亩,预留)。总投资3500万元,包括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补偿、土建、电气和绿化工程等工程建设。工程于2007年7月开始筹建,当年完成202户土地征用工作。2008年5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由十堰市市政园林规划设计院设计,浙江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竹溪县工程监理公司监理,年底主体工程完成。(李相山罗祖志)
  
  【在汉举办“贡茶文化暨湖北乌龙茶发展研讨会”】4月l8日上午,竹溪县有机茶品牌发展推进会在武汉市武昌陆羽茶都隆重举行。省政协副主席翁行德,省委副秘书长刘田喜,省科技、工商、农业、民政、商务、经委、扶贫办、工商联等部门负责人,十堰市人大副主任罗正保,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县领导刘荣盛、夏良胜、李文新、尹熙祥、姚伟,县长助理郑自勇等出席会议。《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湖北日报》、湖北卫视等中央、省、市各大新闻媒体的领导和记者采访会议。上午8时30分,省市县领导翁行德、刘田喜、罗正保,刘荣盛按动电子感应球,揭开梅子贡茶行门牌。随后在陆羽茶都门前广场举行开业庆典仪式和文艺演出。在庆典仪式上,县委副书记刘荣盛讲话,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艳致辞。武汉市有关文艺团体演员在仪式上表演精采节目,中央民族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蓝剑、肉孜·阿木提、武警文工团女高音歌唱家阿堂做精彩表演。10时,竹溪县有机茶品牌发展推进会在紫阳湖宾馆举行。副县长尹熙祥主持会议。龙王垭茶业公司总经理郭承君在会上介绍争创中国名牌农产品行动计划,梅子贡茶业公司总经理叶艳在会上介绍开发有机乌龙茶情况;县委副书记刘荣盛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省科技厅给梅子贡茶业公司颁发有机乌龙茶成果证书,华农大教授倪德江、省茶协会会长熊双林高度评价竹溪茶,省委副秘书长刘田喜、省科技厅副厅长郑春白、省工商局副局长王庆新、省农业厅副厅长徐能海等在会上讲话,对竹溪茶叶产业开发和品牌建设给予充分肯定,赋予殷切希望,提出指导性意见。在竹溪有机茶品牌发展推进会上,武汉黄鹤楼茶业公司、嘉润茶业公司与梅子贡茶业公司签订茶品销售协议,协议总额达2000万元。(叶艳)  【“贡米之乡”中峰镇】竹溪县中峰镇水田面积10613亩,占全县水田面积的六分之一,是竹溪粮食作物的主产区和丰产区,境内所产优质稻米早在唐中宗李显主政期间即被定为朝廷贡米,素有“贡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该镇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依托贡米传统文化,开发竹溪贡米产业”的思路,从2007年规划,2008年破题,仅一年的努力,就取得“四高四增”的良好效果。“四高”即高起点规划,该项目规划之初就明确提出要建成竹溪现代农业的示范。在建设理念中坚持四个要素:一是发展山区有机农业,从品质上追求农业效益;二是发展设施配套农业,对库塘堰堤路实行综合配套;三是发展市场认可农业,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让山区农产品走进大市场;四是发展生态观光农业,自觉融入鄂西生态旅游圈,发展城郊游、生态游。在量的控制上,规划基地总面积5万亩,覆盖305省道沿线六个乡镇,其中中峰核心区基地面积一万亩,计划三年内产量过万吨,产值过亿元。
  
  坚持高标准建设,一是以五个配套为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当年整合各类资金700余万元,重点建设3000亩旱涝保收,高产优产稳产的基地示范区;二是按统一良种、统一“旱育保姆”育秧、统一配施有机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黑膜直播、统一机插机收六个统一的标准规范化种植优质稻谷3000亩,制定有机化标准,实现标准化种植,当年就获得丰收,亩均产达到1200斤以上;三是市场化运作,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民营资本金150余万元,组建贡米龙头企业,新建全自动贡米生产线一条,形成稻谷加工能力6000吨,当年收购优质稻200万斤,加工贡米100万斤,实现销售额760万元。
  
  坚持高规格领导,竹溪县委县政府真正把贡米产业作为改造竹溪传统农业的突破口,打造山区有机农业的试验田,力求通过贡米产业发展,探索竹溪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路子,同时也作为区域化产业布局的重点,目的通过贡米产业的发展带动305省道沿线近十万稻农走出“种田饱肚子”的现状,在“饱肚子”的基础上“挣票子”,促进农民增收。为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书记亲自过问,县长挂帅当组长,分管领导具体抓,各乡镇和各部门联手抓,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坚持高水平面市,一是在突破传统种植模式不用农药、不用化肥的情况下,3000亩示范田喜获丰收,亩均产量达到1200斤以上;二是米质通过检验,优于京山桥米;三是产品设计、包装达到湖北省同等行业内先进水平,并获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农产品称号。实现“四增”目标。农民增收,龙头企业对示范区种植的水稻按高于市场价格50%的保护价进行收购,每斤收购价提高0.4元,农民亩平增收480元,惠及农民人平增收150多元。农业增效,3000亩示范田当年种植环节增收144万元,增幅50%;加工环节增值246万元,形成产业化的雏形。企业增效,龙头企业当年收购优质稻200万斤,加工精装贡米100万斤,出厂价达1万元/吨,当年实现产值销售额760万元,利润62万元,产品供不应求,实现产销两旺。财政增收,全镇当年新增一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60万元,增加税收11.5万元,消化吸纳农民工12人。(王国荣何恒意)
  
  【史志书籍编纂工作】本年竹溪县史志办公室史志书籍编纂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编纂出版史志书籍四部,总成书文字总量近300万字。一是《中共竹溪县组织史资料(第三卷)》于“七一”前夕出版,全书共涉及200余个收编单位、1万余人次的任职经历,成书文字总量60万字。该书在编纂中还创新工作方法,采用倒编法及围绕党的建设内容加入彩页。二是首卷《竹溪年鉴(2008)》于“十一”前出版,全书150万字,配发62个彩色版面427幅彩色图片和321幅黑白插图,集中反映全县2007年度大事、要事、新事、特事,是全县唯一一部年度百科全书。三是史志系列丛书《领头雁风采录》于11月正式出版,该书以部分乡镇、县直部分单位负责人的先进事迹为材料,通过深度挖掘部分负责人背后的感人故事,从而展示“领头雁”敬业品质与创业精神。全书50万字,同时配发所收录人物的照片,做到图文并茂。四是《中国共产党竹溪县历史》(第一卷)于春节前出版,全书约40万字,主要反映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竹溪的萌芽直至发展壮大的全过程。(毛俊)
  
  【“山二黄”剧种被列入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山二黄又称“汉调二黄”,俗称“靠山黄”,系湖北十堰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由清代乾、嘉年间随荆州、襄阳和黄州移民带进山的楚调长期融合流变而成。2008年,山二黄剧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早期的山二黄以清唱为主,俗称“坐万字”。主办人约请,群众自由参与,自娱自乐。长期的耳闻目染,传唱人群不断扩大。清道光至光绪年间,鄂西北各县艺人相继组班立社,挂衣登台。清末民初,鄂西北知名山二黄戏班有很多。一些集镇也出现业余山二黄戏班,并有不少山二黄皮影戏班在鄂西北和陕南一代山乡演出。建国后,郧阳地区各县相继建立山二黄剧团(当时称汉剧团),“文革”期间又全部撤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剧团建制,各县剧团改演其他剧种或歌舞节目,唯竹溪剧团经批准恢复山二黄剧种,并先后收回一批山二黄老艺人,排练演出山二黄传统剧目。
  
  山二黄特别注重唱工。这一点,皮黄腔系的剧种唯山二黄独有。在声腔特点上,山二黄唱腔的“通俗易懂,明快流畅”则与汉剧唱腔“更侧重艺术性”迥然有别。这一“通俗易懂、易于传唱”之特点应是山二黄更多的居于山地、贴近民众、纯朴天然之风而使然。
  
  山二黄是湖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全国稀有剧种之一。山二黄声腔板式丰富,十大行当齐全,表现手段多样,既有大剧种的风范,又有地方戏的特色,流变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对地方剧种和戏曲艺术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历史价值。
  
  竹溪山二黄剧团系全国唯一能演山二黄剧种的专业艺术团体。现有从业人员42人,演员22人,乐队8人,后勤6人。创作演出一大批快炙人口的优秀现代剧目及传统剧目,现存剧目100多个,常演剧目30多个。其中尤以《娘子县官》、《贵客临门》等最具影响。山二黄剧团先后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文明单位”、“百团上山下乡先进集体”、“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集体”。竹溪县狠抓山二黄精品剧目创作,不断推出精品佳作。山二黄小戏《村官拜师》获湖北省第七届戏剧新人新作展演“湖北省编钟舞台艺术演出奖”及编剧、表演、舞美等五项大奖;《路为媒》获省第十届“楚天群星奖”优秀奖,现代山二黄小戏《茶嫂招亲》获市“文艺精品奖”,复排的传统剧目《清风亭·赶子》获首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优秀演出奖,表演二、三等奖三项大奖。(陈诗云)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